复旦大学光华青年学者论坛暨上海高校国际青年学者论坛是复旦大学“主动觅才、精准选才”的重要品牌活动,集聚了一大批在学术上崭露头角、创新能力强、发展潜力大的优秀青年人才。光华论坛深入结合国家、上海市重大战略需求、重点发展产业领域等,贯彻落实复旦大学人才工作政策,聚焦延揽海内外优秀人才。
复旦大学光华青年学者论坛——智能医学分论坛即将启幕,拟于2026年1月上中旬采用线上线下结合的方式举行。现面向全球诚邀优秀人才参与,同时也欢迎实地来访开展考察交流。
论坛安排
本届论坛将通过学术交流的形式,聚焦智能医学领域的前沿科学问题,包括但不限于数字预防医学、健康医疗大数据、医学大模型与智能体、精准医学与智能诊疗等重点发展方向,探讨智能医学在疾病防控、诊疗决策、药物研发与健康管理中的创新应用与关键挑战。
欢迎从事智能医学、人工智能与生物医学交叉研究、健康大数据分析、精准医学、智能穿戴设备研发等相关领域的青年学者踊跃参加,共同探讨智能医学前沿发展与交流合作。
申请条件
青年英才:
1. 年龄一般不超过38周岁
2. 具有博士学位
3. 学术思想活跃,可独立开展高水平原创性的学术研究,全职来校工作,在其研究领域崭露头角并取得具有影响力的学术成就、发展潜力俱佳的青年人才
超级博士后:
1. 年龄一般不超过35周岁
2. 即将获得博士学位或获得博士学位一般不超过3年的优秀博士/博士生
3. 科研成果突出
成才环境
青年英才:
1. 薪酬待遇:a)具有竞争力的薪酬和启动经费,各类绩效奖励上不封顶;b)鼓励和支持申报国家及上海市各类科研项目和人才基金
2. 工作空间:a)提供良好的办公环境和科研空间;b)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及院系的公共技术平台均配备丰富的高精尖专业设备和科研智能计算平台
3. 团队支持:a)直接认定“博士生导师资格”。首6年保底4个博士生名额;b)支持科研团队建设,支持招聘博士后、科研助理、专任岗位等团队成员
4. 住房补贴等一次性资助:含国家、上海市、学校的一次性人才补助/计划,同时可享受学校廉价租金的人才公寓
5. 配套条件:a)享受上海市引进人才落户待遇,配偶及子女也可享受随迁/调落户待遇;b)子女可享受复旦大学优质学前教育和义务教育资源;c)享受复旦大学高水平附属医院优先医疗服务资源
6. 人才生态:a)上海市设立高层次人才服务专窗,在办理各类证照、进境物品通关等方面提供方便快捷、“一对一”的专属服务;b)享受国际化高水平的一流发展平台,自由的探索环境,优质的人性化服务;c)拥有申报国家及地方各类引进计划及支撑项目的机会和条件;d)学校为青年人才成长构建全生命周期的人才发展支持体系;e)研究院统筹各类资源,给予额外支持
超级博士后:
1. 薪酬待遇:提供有竞争力的薪酬,鼓励和支持申报国家及上海市各类科研项目和人才基金
2. 科研条件:提供一流的科研平台和良好的科研环境
3. 住房条件:提供博士后公寓
4. 子女入学:按照相关规定协助子女入学
5. 其他:按照相关规定办理户口、社保等,享受工会等福利待遇
申请方式
请发送申请材料(简历、研究成果简介、研究计划、拟报告题目及摘要)至联系邮箱:imi_admin@fudan.edu.cn。邮件请注明:“光华论坛+姓名+学科方向”。我们将向受邀学者发出邀请,商议参会细节。
复旦大学智能医学研究院简介
复旦大学智能医学研究院(Intelligent Medicine Institute, Fudan University,简称“IMI”)由复旦大学校长金力院士主持于2022年6月正式批复成立,是复旦大学实体运行科研机构。
智能医学研究院以服务国家重大需求和战略为建设目标,瞄准医学学科前沿,促进医学与文、理、工、法各学科的交叉融合,以现代医学与自然科学理论为基础,融合大数据与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技术,挖掘疾病现象的本质及规律,探索智能化诊疗方法和临床应用。成立至今,研究院获得了“上海市地方高水平高校建设计划”“上海高校未来学科建设”等大力支持,医学科研数据中心和智能医学实验验证平台等智能医学服务应用共享平台正在火热建设中,面向医学科研和教学提供高质量的服务。
智能医学研究院立足复旦大学AI for Science(AI4S)的发展新机遇,旨在整合一流学科,聚焦生物医学与信息技术跨界融合,兼顾科学创新和技术服务,提升数据整合与转化利用能力,推进大数据驱动的知识发现及转化应用,建成国内顶尖、国际一流的智能医学学科,在新医科建设中发挥引领作用,培养具有全球视野、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及人文关怀意识的医工复合型领军人才和医学拔尖创新人才,助力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建设。
主要学术带头人简介
金力
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科学院院士。
复旦大学校长,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院长,复旦大学智能医学研究院学术委员会主任。
主要从事人群的遗传结构、人群的起源和迁徙、人类复杂遗传病和计算生物学等方向的研究。近年来承担了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科技支撑重点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重点项目、上海市市级科技重大专项等多项研究。迄今,在Nature、Science、Cell等国际重要学术刊物发表论文800余篇,被引44,000多次。曾获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2次,第一完成人)、谈家桢生命科学成就奖、谈家桢生命科学创新奖、国际人类基因组组织(HUGO)卓越科学成就奖、何梁何利基金科技进步奖、上海市科技精英以及省部级科技进步一等奖等奖励。
朱同玉
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
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副院长,复旦大学智能医学研究院院长,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泌尿外科主任医师。
朱同玉教授依托上海市器官移植重点实验室等科研机构,在AI辅助肾移植领域取得显著成果,在国内外同行中均处于领先地位。入选上海市优秀学科带头人、上海市领军人才、上海市卫生系统新百人计划。现任上海市器官移植重点实验室主任、上海市医学大数据联合创新实验室主任、上海噬菌体研究所所长、第十三届全国政协委员、民盟上海市委副主委、上海医学会器官移植分会主任委员、中国医师协会器官移植分会常委兼肾移植副主委。
在外科学、病毒学、基础医学和医院管理领域发表学术文章200多篇,申请专利并实现转化多项。
Roland Eils
Professor, Doctoral supervisor. Academician of the German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 Leopoldina.
Executive Director of Intelligent Medicine Institute, Fudan University. Founding director of the BIH Digital Health Center and chair at Charité University Medicine Berlin.
Prof. Roland Eils has an extensive track record in AI models in health and in translational genomics. Over the past years he has developed a number of AI models predicting a wide number of disease endpoints. He is recognized as a leading figure in computational omics in cancer and the life sciences in Europe and beyond. He has signed important papers as first or last author in the best journals in medicine and the life sciences including Cell, Nature, Nature Medicine, Nature Biotechnology, Nature Cell Biology, Nature Genetics, Lancet Digital Health, PNAS. He has published more than 750 papers (350 over the past ten years) in peer reviewed journals. They received a total of more than 80,000 citations resulting in an h-index of 120. (Source: Google scholar; June 2025). Accordingly, he is listed as “Highly cited researcher” by Clarivate in 2022 at the intersection of several disciplines ("cross-field").
顾建英
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党委书记,复旦大学智能医学研究院科研副院长,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整形与美容外科主任医师。
顾建英教授带领团队以医院、医疗和临床一线的医教研工作为场景,以推动“云大物移智链”新技术临床应用,开展专业化的医疗信息智能技术服务,开发医疗数智资产,推动医疗数字化、智能化的深度发展为使命。承担国家精准医疗重点研发项目、国自然面上等国家及省部级课题6项。主编专著1部,参编9部,获专利多项。发表文章130余篇,研究成果发表于Nature Commun、Adv Science、Mol Cancer等国际知名期刊。
刘雷
研究员,博士生导师。
复旦大学智能医学研究院常务副院长,国际健康科学信息学研究院(IAHSI)院士。
刘雷研究员主要从事医学人工智能、医学大模型、生物医学大数据整合挖掘、生物医学知识图谱和生物信息学等研究。先后主持国家“十一五”863项目、“十二五”863项目和“十三五”重点研发计划等国家级重大项目,研发了我国首个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精准医学知识库应用平台。迄今发表学术论文120余篇,取得软件著作权20余项,获得专利10余项。主编了全国高等学校卫生信息管理/医学信息学专业第三轮规划教材《医学大数据与人工智能》。现任中华医学会医医学信息学分会副主任委员、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临床数据与样本资源库专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中文信息学会理事。
Irina Lehmann
Professor, Doctoral supervisor.
Head of the Molecular Epidemiology Unit at the Berlin Institute of Health at the Charité- University Medicine Berlin.
Prof. Irina Lehmann holds a professorship for Epigenetics and lung research at the Charité Berlin. Irina Lehmann has an outstanding track record in molecular epidemiology, identification of disease mechanisms in respiratory disease and biomarker identification. In strong collaboration with clinical partners her group contributed with unique mechanistic studies exploring disease mechanisms in different respiratory disease including asthma, cystic fibrosis, and COVID-19.
联系方式
1. 研究院官网https://imi.fudan.edu.cn/
2. 微信公众号:
3. 邮箱:imi_admin@fudan.edu.cn
4. 电话:86-21-54237296
5. 地址:上海市徐汇区东安路130号复旦大学枫林校区图文信息楼/浦东新区张江高科技园区张衡路825号复旦大学张江校区二号科研楼
6. 联系人:魏老师